提问:@没有咖啡会死星人
今日锦囊答主:万德乾 零售老板内参(公众号ID:lslb168)
8月2日,星巴克在上海官宣入驻阿里旗下外卖平台饿了么。这距离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参观阿里系的盒马门店,刚好过去一整年。星巴克这么晚以入驻饿了么方式接入外卖,有如下两个大的原因:
一、最小程度消化转型阵痛
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星巴克著名的第三空间理论是吸引顾客频繁到店的最大价值依赖——门店卖点大于咖啡。上马外卖业务,星巴克担心客流分流后造成成本极高的门店亏损。饿了么的代买服务,反而无形中和星巴克达成了不言自明的默契,大家彼此满足各自的场景刚需。
但是,随着外卖场景的成熟化,家的第一空间,办公室的第二空间,在咖啡场景里的份量急剧加重,对于喜欢咖啡口感的人来说,任何可停留的场景,无论是社交、洽谈、闲聊、工作……咖啡都是最好的背景物(香烟也有类似场景特性)。
官方整体入驻饿了么,可以看作是星巴克最小程度消化被动转型阵痛的唯一选择。
二、有难度的后端咖啡品质控制
星巴克为了做好外卖咖啡,会有几个重大变革难题亟待解决。
首先,在手机端下单外卖的用户多了之后,一旦就近门店的到店顾客猛增,门店根本无法调配人力及时制作咖啡。
其次,不能完全依赖就近门店,又要30分钟准时送达。星巴克联合饿了么在用户三公里半径内的分单作业,就必须做到每个门店员工实时状态的数据化采集。即A员工在给到店顾客做咖啡,系统就自动分配给B员工操作。如果按照传统外卖做法,门店来了订单语音提醒,员工自发接单操作,系统流畅度一定大打折扣。
还有, 30分钟的外卖时间内,星巴克怎么确保热咖啡温度不低于一个温度区,星冰乐不能高于一个温度区,如果一个用户同时下了两杯冷热咖啡,混在一起派送会不会串温?这些都要在系统数据化控制、人工操作标准、包材等各方面精细化到极点。这也是饿了么为什么要单独成立一个骑士团队,来履约星巴克订单。
正式入驻了饿了么之后,有了星巴克这个重点客户,对饿了么的转型升级自然有巨大的标杆示范效应。对星巴克来说,预计门店原有的自提打包客流,会有短期的一定影响。但是对于瑞幸们来说,则开始真正进入短兵相接的肉搏阶段。
因为在这个时候,咖啡这种一不为解渴,二不为营养的饮品,大家能拼的还是咖啡口味本身。
36氪平台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