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唐泽俊
编辑 | 思齐
传统线下餐饮门店运营工厂中,除了前期成本投入较高外,当一个饭店或者品牌不被市场认可时,店主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来改善或建立一个新的品牌,例如重新装修、设计菜品、招厨师团队等,在资金链无法跟上的情况下,项目很难发展。
“肉爷”是36氪最近接触到的一个餐饮品牌,2017年5月在西安成立并上线运营,对于走到线下,肉爷的思路是先在线上测试产品、打造爆品、摸清市场。
具体来讲,肉爷团队首先和上游食品供应链合作开发了 100 个(未来还会增加)SKU 作为公司的资源储备,同时根据菜品的品类和定位分为不同的子品牌,在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运营,对于排名可以稳定在区域前25名的品牌(菜品)则保留,反响较为一般的品牌则马上替换。
从去年5月上线至今,公司已经累计推出了 38 个单品,运营了“肉爷红烧肉米饭”、“大力牛肉饭”、“老铁的饺子店”三个品牌。创始人王耀华告诉36氪,线下统一生产,线上多品牌的发展方式,使得肉爷的整体流量得到翻倍,但同时又很好地控制了运营的成本,不过对于具体数据目前不做透露。
在线上测试的基础上,当同一个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同一品牌并不会出现销量差异太大的情况下,团队即认为该品牌的线上测试成功,能够走向线下,开始开设大食代模式的线下体验店,从这一角度来看,肉爷更像是一个渠道品牌,而和大食代或其他美食体验店相比,肉爷线下店的品牌全部为自主孵化而非招商。对于线下店,除了能够帮助团队覆盖新的外卖服务之外,线上的美食IP也起到了为线下倒流的作用。
在生产和供应链层面,肉爷目前并不直接负责生产,在与外部工作室合作来研发新菜品,新菜品的方案确定后便开始与上游供应链合作,将原材料制成半成品,这些半成品菜品在满足自身运营需求的同时,酱料等辅料产品也帮助团队发展了给其一部分 to B 业务。
外卖崛起以后,围绕这这一产业的商业模式很多,36氪此前报道过的食云集、黄小递、熊猫猩厨、闪电厨房等企业均在行业中有自己切入市场的方式。
例如食云集是一种”联合餐饮空间“,思路是通过承租地产板块、经整体规划后做标准化改造,分出独立空间和共享空间两块,以期获得效率和体验的最优解。
熊猫星厨与闪电厨房较为相似,主要面向外卖品牌,提供原材料采购、厨房自动化设备、水电资源、数据分析及品牌打造等全方位的服务。
与以上几家店铺的服务平台相比,肉爷则是通过打造爆款IP来实现营收。
目前该公司规模还很小,正在寻求种子轮融资,计划募集100-200万元,出让10%-20%的股份,该笔融资则主要用于扩充运营团队、拓展市场和产品研发等三个方向。
36氪平台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