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济南一物流园区,工作人员喷洒消毒液对来济快递进行消毒。(资料照片)
李双是济南莱芜区一家大型超市的销售人员。疫情防控期间,李双的工作发生了变化,她从柜台业务员变成了超市的采购员。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选择在家网购,比如蔬菜、米饭、面条等生活必需品,也开始通过网上订购。
李双所在的超市立即推出了这项业务。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微信建立一个小组。工作人员邀请周边社区的居民加入小组,然后由客户列出购买清单。超市接到订单后,采购代理负责采购,然后由专门的送货人员送到社区门口。对于客户来说,整个过程简单方便,您可以在不离开家的情况下购买所需的物品。
不仅网上买菜,疫情防控期间还有很多网上交易。生鲜食品配送、网购、餐饮外卖、网络课程,这些网络经济开始抢占市场,催生了一个网络热词——家庭消费。
记者从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了解到,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市有关线上消费的投诉、咨询和建议类工单有709条。
线下不便造成线上繁荣
在工作间隙,微信发送到李双的手机上。这是一份包括食品、日用品和儿童用品在内的20多种购物清单。收到清单后,李双推着购物车开始工作。手机、口罩和手套是她的标准工作。从新鲜区到调味品区,再到洗涤用品区,李双小心翼翼地帮助顾客选择商品。当清单上标注不清的商品时,她必须通过微信语音联系客户,以确认客户的需求。
半小时后,购物车里装满了商品,顾客名单上的所有商品都被购买了。李双把购物车推到收款台前。收款人扫描代码并包装商品后,李双通过微信与客户通话,引导客户在线完成付款。结算完成后,两袋商品将统一装载并送到客户所在的社区。客户可以通过与外界零接触收到他们需要购买的商品。
李双告诉记者,她每天处理10多个订单。在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她基本上不停地买买买,工作量比以前大得多。
拼多多统计显示,自今年1月以来,以苹果、脐橙、樱桃为代表的水果在山东继续畅销,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5%,山东方便快餐产品和零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00%以上。与此同时,大米、面条、谷物、油、肉、家禽和鸡蛋的销售也在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在线一站式购买食品、水果和其他日常必需品。
除了网上购物,外卖订购和网上学习的相关消费也在增加,这也推动了城市物流、跑腿服务等业务,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不久前,美团发布了《2020年春节住宅经济大数据》,盘点了春节期间人们呆在家里的消费模式的变化。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在家学习烹饪已成为全民娱乐,美团外卖上烘焙产品的搜索量增长了100倍。同时,蔬菜、肉类、海鲜等成分的平均销量环比增长200%。此外,春节期间,仅通过美团外卖平台销售的口罩就超过500万个。为了保持健康,增加免疫力,各种维生素C销量近20万单,感冒清热中成药也销量超过20万单。
网上交易警惕 ** 风险
线下业务的不便造成了线上服务的繁荣。但市民在通过网络下单时,也要警惕网络交易的发生** 。
市民郑女士春节期间从网上购买了儿童糖果。由于疫情和春节假期的影响,卖家在郑女士下单近两周后才发快递。郑女士收到糖果后,发现糖果的外包装只有一层,有的糖果已经碎了。郑女士联系卖家时,卖家以快递暴力为由拒绝赔偿。
不久前,市民刘女士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了30个口罩,每个单价20元。卖家声称口罩具有防雾、防病毒的功能,刘女士通过微信将账户转账给卖家。刘女士收到快递后,发现口罩质量差,与价格不符。
刘先生在网上购买了音响设备。收到货物后,他发现货物有质量问题。他想退货,但商家不会退货。他希望有关单位能帮他退货。
张女士在微信朋友圈买了牛奶。到达后,她发现所有的牛奶都过期了,存在质量问题。她要求商家退款,但没有结果。她希望有关单位能实施处理。
经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转移和相关部门的实施,商家更换了刘先生合格的音响设备,张女士购买的牛奶也可以全额退款。
疫情改变了购物习惯,网购成为宅生活购买日用品的重要途径,导致 ** 风险也会增加。与此同时,一些客户在体验网上购买新鲜食品后表示,一些平台存在界面设计不符合客户购买习惯、配送商品和订单菜肴不一致、质量差等问题,一些企业仍存在虚假宣传、售后保证等问题。
网购平台能留住顾客吗?
市民方先生打电话建议,目前社区采用封闭管理。为了减少居民的进出,社区物业可以使用手机软件创建在线购物小程序,蔬菜供应商定期将水果和蔬菜分配给物业,然后分批分配给每个家庭,方便居民的生活。刘女士打电话说,许多单位已经复工,外卖订购质量参差不齐。建议政府统一部署部分合格的餐饮企业,为有需要的单位建立点对点的外卖供应服务。王先生打电话说,他单位附近的许多餐馆都停止了营业,给日常用餐带来了不便。建议清洁实惠的大型连锁快餐企业开放配送服务,方便复工单位人员就餐。
市民在线消费遇到 ** 我该怎么办?当商品出现问题时,消费者不仅可以要求退货,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要求赔偿。疫情防控期间,口罩和消毒品容易引起这种 ** 。个别商家销售的口罩标志不准确,如防病毒、医用外科口罩等虚假标签,实际不符合相关标准。
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 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损失,增加赔偿金额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知道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支付10倍或者3倍的赔偿。
目前,线上购物和生鲜配送订单的增加与疫情防控期间线下实体购物的不便有关。疫情结束后,相关线上平台能否留住客户,增加用户粘性,与目前的业务服务水平和售后保障密切相关。在特殊时期,商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误导消费者,产生不必要的 **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合理选择,特别是在网上购物平台上,对于品牌不明确信誉资质低的网上商店应仔细选择,对于商家欺诈,应及时向消费者协会、工商部门等机构报告,或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