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风口上的垃圾分类,中山推废品回收O2O模式抢占市场

“你是什么垃圾?”上海最近开始的强制生活垃圾分类,引发举国关注,而随着国家和广东省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布局,人们在刷着上海垃圾分类段子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身边的垃圾分类问题。

垃圾分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它背后还包含了惊人的产业规模。根据国内研究机构的分析,垃圾分类将推动前端分类交付、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卫生设备和服务需求,从而带来近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1000亿元的产业风口下,许多中山企业闻到了风,其中大部分涉及O2O分类回收领域。中山企业通过创新回收模式,对分类经济产生影响。

智能回收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中山

点击屏幕、扫码、发布、登录手机APP奖励金额……从今年开始,西区御水湾社区的居民可以清理家中的可回收垃圾。他们只需要去社区的智能垃圾分类机,轻轻点击几个屏幕就可以轻松完成,并获得相应的收入,这是西区引进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后带来的便利。自设备投入使用以来,已回收72吨以上的生活垃圾,2万多人参与投放。

市民可以通过设备投放可回收物品获得相应的收入,这是促进设备使用和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因素。.5元/公斤,塑料0.纺织品4元/公斤.2元/公斤,公斤.04元/公斤,00纸.5元/公斤,纸0.5元/公斤……设备按照不同回收物品类型,通过设备中的称重系统,计量向投放者发放收益。

类似的智能回收设备在中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中山西区已投入使用30多台设备,东区、小兰等地也有类似设备。

2017年7月,中山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同年,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广东名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城科技)在互联网 平台的帮助下,合作开发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系统(即智能垃圾箱),并在城市三个区域——天明花园A区、盛景尚峰、市住建局试点应用。去年,三个智能垃圾箱试点回收旧衣服1.可回收垃圾187吨.29吨,有毒有害物质200公斤,塑料瓶3万多个。

智能回收设备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废物回收模式,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可回收废物,这也是中山探索废物分类的新措施。

布局O2O模式抓分类回收市场

目前,中山运营的智能回收设备均采用线上线下融合O2O模式,即线下布局硬件设备,在线建立数据和操作监控软件。

近日,记者前往东区盛景尚峰试点了解智能回收设备的运行情况。从设备外观上看,这里投入使用的智能垃圾箱的体积和结构与目前常见的智能快递箱相似。记者根据操作面板的提示关注了公司的官方账号,并用手机号码注册了账号,然后继续投入空饮料瓶。屏幕显示选择捐赠或返利。记者选择返利后,微信账号很快就收到了成功返利的提醒:0.1元到账。

明城科技工作人员梁家乐介绍,智能垃圾箱是基于物联网平台上的智能设备,具有远程控制等功能。居民在显示屏上操作和完成垃圾交付。第一阶段的智能垃圾箱按可回收、衣服、饮料瓶、有毒有害四类进行分类。当垃圾箱装满时,后台会收到提示,明城科技协会根据不同的垃圾类别派出相应的垃圾收集车进行处理。特种车辆的优点是不混合初步分类的垃圾,在垃圾收集的运输链上实现真正的垃圾分类。

梁嘉乐表示,智能交付不仅是居民垄断废物省钱的渠道,也是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据估计,中国主要废物的年回收价值超过1000亿元,但目前国内具有营业资质的公司并不多。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这将成为新的产业蓝海。在互联网 技术的帮助下,许多国内企业也开始使用废物回收O2O中山在这一领域也走在了模式抢占市场的前列。

只有具有规模效应,才能持续运行。抢占风口需要解决各种瓶颈

虽然前景广阔,但新兴的废物回收利用O2O该模型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中山绿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鸥技术)是一家可再生资源运营商和社区生活服务提供商。最近,该公司正处于运营和发展的十字路口。企业运营团队正在寻找投资者,希望吸引更多的资,实现升级和发展。绿鸥技术是中山利用互联网技术参与可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先驱之一。在当前国内垃圾分类繁荣下,它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与名城科技不同,绿鸥科技没有应用智能回收设备。绿鸥科技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社区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垃圾预约上门回收-商品房配送服务。居民通过出售可回收垃圾赚取环保抵扣O2O模式。

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为居民处理可回收物品提供了便利。然而,回收者在实际上门回收垃圾时也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绿鸥科技公司总经理谢正透露,雇佣回收者的成本很高。当用户有虚假的废物重量时,回收者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此外,扣除运费和劳动力成本后,垃圾回收利润相当微薄。

谢正表示,目前已通过O2O门到门回收的垃圾量远未形成规模,回收率低导致垃圾回收难以形成大规模运行,直接关系到当前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由于垃圾分类推广成本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市场主体对此类投资持观望态度,或采取分散的推广活动,难以形成持久有影响力的实际效果。

明城科技在中山市有一个大型垃圾收集处理中心。分类垃圾送达处理中心后,工作人员将在这里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用户的分类并不完全准确,尤其是老年用户,这很容易出错。梁家乐介绍,垃圾清理后进行二次分类,确保各类垃圾不混合,下游再加工企业将被没收。

垃圾分类处理需要足够的人力,从前端的智能收集装置到运输和存储。整个处理链的运营成本非常高。明城科技有自己的专业垃圾处理团队和场地,可以保持项目的正常运行。梁家乐说,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其他城市也有许多类似的项目,但大多数项目由于财务问题而不可持续。

虽然运营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但谢正对下一个工业市场前景有很高的信心。他认为,随着国家强制垃圾分类政策的出台,居民的环境意识将逐步提高。如果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规范符合市场和用户实际需求的回收机制,可能会爆发新的工业革命。

南方日报记者 吴杰 郎慧 雷海泉

图片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作者】 吴杰;叶志文;郎慧;雷海泉;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