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团说起的团购罪与罚之殇

最近,在美团高交易量背后,低收益率的悲剧。根据业内流传的信息,美团正处于光看流水账看不到真实收入的阶段。信息指向的美团是中国互联网团购行业的绝对领导者。换句话说,这些信息只是业外人士的数据,但对业内人士来说,这并不意味着美团(尽管该公司可以代表团购行业),但整个团购行业的盈利逻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说团购鼻祖Groupon成立前两三年,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北美商界正式提出O2O这个词从来没有得到过大家的共识。在2010年互联网商业进步的认知中,将Groupon线上交易线下商业价值交付模式总结为Online ToOffline(线上线下流量)由于2010年至2015年的商业研究过程中,这一概念在几年后的今天似乎存在严重偏差。O2O已被全面论证为Online To Offline以及Offline To Online——流量仍然跨界,可以跨界的流量方向从单向到双向交换。

O2O在概念提出的早期阶段,北美学校的商学者和行业观察者几乎打破了这种流量游戏方法是模式还是伪模式。在支持者看来,线下互联网在线营销流量服务是一种商业进化的趋势,也是企业直接与消费者对话的刚性需求,在反对者看来,O2O我们根本站不住脚(几年后的今天,我们会发现当时讨论的焦点O2O概念颇具无厘头风格,在那一轮唾沫横飞的骂战中,O2O直接等同于团购,但实生活服务团购业务可以算是O2O组成部分,但绝对不能代O2O整个行业。鉴于五六年前互联网商界在这个方向上的探索和沉淀还不成熟,不能武断否决牛头不对马嘴的口水),因为团购业务更多的是通过价格折扣赢得消费者的购买,商家参与团购的原始动机是希望消费者在到店体验后能够为未来提供可持续的利润贡献。相反,热衷于团购业务的消费者基本上对价格敏感,对任何商家都不忠诚。换句话说,今天购买团购产品的消费者明天可能会因为购买其他商家的团购产品而叛逃,这显然与商家参与团购的初衷背道而驰。

如今,美团的尴尬局面似乎在证明反对者的声音。然而,这种论证只能进一步巩固团购的疑虑,而不需要将攻击范围扩大到整个O2O”产业。

团购业务是真模式还是伪模式?核心判断标准不限于净利润。虽然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任何烧钱烧用户、补贴增收的套路都不能永久持续,但美团到目前为止的状态并不能断言该模式的成败。相反,行业观察者应该能够看到团购业务市场竞争的多重游戏。

应该说,团购领域的残酷斗争是互联网行业发展史上极其罕见的特例。有文献称,高峰时期有6260家团购公司(另一版数据称为5880家),也有文献称约有170家团购公司仍在生存。这些缺乏明确统计支持的文献是否准确可靠?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互联网见证了自2010年以来的团购公司-2011多年的激烈竞争一直持续到数千家公司资本链断裂和关闭的整个过程。在低进入门槛、资源同质化、无技术障碍的团购圈战争中,美团可以站到最后。虽然也有运气,但它的商业运营能力是核心的基础。

在美团的战略预测中,要从成千上万的团购公司生存下来,正常的战略应该是逐步开始用户深度培育,减少折扣或补贴,寻求消费者贡献更多的利润,从做用户转变为盈利。不幸的是,美团运气不好似乎完全错了外部战争,最初烧钱做市场份额阶段即将结束,美团惊讶地发现自己没有突破,百度糯米200亿资本投资暗示团购市场,阿里巴巴似乎没有准备从系统给出决定性的流量芯片,这意味着美团在内部麻烦和外部麻烦的困境模式下,外部环境是最强大的聚集对手糯米,百度AK47,口袋里有200亿张花票,争夺胜利果实的表情根本没有准备好掩饰。更可怕的是,这种糯米不再是以前容易捏的软柿子,而是在流量大的百度后面戳。可以说,它需要钱、钱、人、枪和武装牙齿。然而,美团的内部战备却表现出了悲观的理由。现金储备远远不足以与富有的糯米抗争,美团似乎不得不学会独自战斗——很难想象没有阿里巴巴给出更多高质量的流量,美团有什么机会在百度和教父打架?

此外,莫忘腾讯还有一张名为大众点评的手牌。如果团购战再现了板砖横飞的壮丽景象,以大众点评的风格以大众点评的风格进入游戏,并计划在美团糯米两败俱伤后准确补刀。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